湖北實施“水利設施補強工程” 年底建成四級河湖長制體系
今天(26日)上午,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,湖北省水利廳介紹了湖北“水利設施補強工程”的思路和舉措。
近年來,湖北全力推進水利改革發展,在防洪排澇、灌溉供水、水資源保護與利用、水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比較明顯的成效。但和人民的期望和要求仍有一定差距,必須大力實施水利設施補強工程,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。在今后一個時期,將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:
著力加強防洪抗旱減災工程建設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“水安全”保障
針對去年98+洪水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,省委省政府確定計劃用3年時間使重點易澇地區一級外排能力提升一倍、五大湖泊350公里主要湖堤全面整治、14條入江重要支流除險達標、新出現的近1280座病險水庫完成除險加固。目前,省政府確定的12處新增外排能力建設泵站已于去年年底按期開工;五大湖泊中的洪湖湖堤加固工程也已開工建設;14條入江重要支流治理項目有10條可研報告已批復,10條已開工建設;新出現的小型病險水庫已有840座完成了初步設計審查,有97個項目開工,66個完成主體工程建設。
同時,按照2019年建成通水的目標,加快推進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沿線縣市配套工程建設,啟動了二期工程前期工作,力爭明年完成可研審批立項并開工建設,從根本上解決鄂北地區干旱缺水問題。
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工程建設,為糧食增收提供有力的水支撐”
加強冬春農田水利建設,完成“十三五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50萬畝、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50萬畝的目標任務。繼續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、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、“五小”水利工程建設,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。進一步推動投融資體制機制創新,確保建設質量,提高灌排能力,實現農田灌排自如,為維護我省糧食安全提供強力的水利支撐。
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,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“水產品”
雖然農村居民沒有水吃的問題已基本解決,但農村供水保證率、水質達標率等還需進一步提升,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。為此,我們將全力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作,力爭2019年底前解決953萬人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問題。今年的首要任務,是按照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“全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,惠及200萬人”的目標要求,加快工程建設,按期兌現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。目前,2017年度中央和省級投資5.08億元以及代發地方政府債券指標5.49億元已全部撥付有關縣市。下一步,我們將落實主體責任,強化督辦考核,嚴格工程標準,加快工程建設,確保新增200萬農村居民喝上安全、潔凈的飲用水。
加強水生態文明工程建設,為生產生活提供舒適的“水環境”
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“共抓大保護、不搞大開發”重要指示精神,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。以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為抓手,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,加強用水總量、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“三條紅線”的管理。抓好農村重點區域水生態修復和水土流失治理,為農村發展提供良好的人居環境。下步重點要抓好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確保于今年年底建成省市縣鄉四級河湖長制體系,切實加強河、湖水體、岸線的保護,為實現我省水清、河暢、岸綠、景美目標,維護河湖健康生命而持續發力,讓“千湖之省”碧水長流。